輸入圖形碼
當前位置:政策資訊 - 政策新聞
為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力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深圳市+10個區推出惠企助力政策,深圳百人談各區惠企助力政策:“政策大禮包”下了一場“及時雨。
2016年3月23日(含當日,下同)后經我市認定的杰出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后備級人才和海外 A類、B類、C類人才(以下統稱為高層次人才),可以申請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
全國多個城市先后出臺引才新政,從落戶、住房、福利待遇等招賢納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熱門城市在“放低身段”引育人才的同時,也提高了人才引進的標準。深圳市新政策首次鼓勵市場化機構引進人才,最高可獎勵200萬元。
4月15日,深圳市開始正式實施新的人才引進政策,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標準為100000元/人。深科信梳理了目前深圳市人才政策情況,目前已沒有人才補貼
報告顯示,深圳“雙創”綜合指數連續六年排名第一,在30項指標中,深圳10項排名第一,6項排名第二,“雙創”績效實現能力引領全國。
隨著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深圳一批優勢企業的最新經營業績浮出水面。在高景氣度的新能源領域,深圳初步成形的產業矩陣尤其亮眼,新能源產業鏈呈現全面崛起格局。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相關要求,深圳市共有92家稅務師事務所符合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相關資質,現將具體名單予以發布。
根據《深圳市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深經貿信息規〔2017〕8號)有關規定,我局決定開展2022年市民營及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扶持計劃企業國內市場開拓資助項目專項審計工作,請2022年市民營及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扶持計劃企業國內市場開拓資助項目已受理的申報企業在5.11-5.24期間做好審計工作。
5G基站密度國內第一,全國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5G標準必要專利總量全球領先,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5G+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5G+智慧港口、醫院、道路、機場、電網,5G+應用遍地開花……深圳這份5G成績單,光彩奪目;全球5G第一城,深圳名副其實,千帆競發。目前,深圳正夯實5G技術優勢,全力構建產業生態,全力打造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標桿城市和全球數字先鋒城市。
全年深圳財政發展主要目標為: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超過4900億元,比2021年預算增長5%左右;財政收入質量持續提升,地方級稅收占全市收入比重達到80%左右;財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實施第六輪市區財政體制等
2021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實現“四個突破”:一是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3萬億元;三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萬家;四是高新技術企業后備軍—科技型中小企業當年入庫數量突破2萬家。為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重點開展“五項舉措”:一是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二是實施企業全周期研發支持工程;三是加強市區聯動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服務水平;四是加強部門銜接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五是打基礎謀長遠建好培育庫擴充“后備軍”。
對2019年或2020年獲得國家級、省級認定的孵化器,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補助;對2019年或2020年獲得國家級、省級認定(備案)的眾創空間,分別給予50萬元、25萬元獎勵補助。
2021年,深圳專利授權量27.92萬件、商標注冊量46.44萬件,均居全國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4萬件,占全國25.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2.8件,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深圳撐起的知識產權“保護傘”,營造出了尊重知識、保護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
在惠企紓困“30條”落地滿月之際,從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通過“線上+線下”的政策宣講方式,目前觸達人次已超千萬,據初步統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50億元。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導向。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七個方面作出了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深入闡釋這七大政策取向,勾勒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路線圖。
欄目導航
當前可申報項目
12天后截止
3個月后截止
17天后截止
0天后截止
2022-05-19截止